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051400 )
专门化方向: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
基本学制:3年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数控生产线的操作、工艺实施、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1. 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及数控生产线的操作、工艺实施、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数控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2.职业资格
⑴ 车工(初级);
⑵ 数控车工(中级);
3.继续学习专业
本专业可对应高职段的数控技术,本科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
| 综合能力 | 专项能力 | 
| 识读与绘制机械工程图的能力 | 识读机械工程图 | 
| 绘制机械工程图 | |
| 识读数控设备图样及说明书 | |
| 识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 | |
| 机械工程材料应用能力 |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 | 
|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验收、存放及保管 | |
| 机械工程材料检验报告单的审查 | |
| 常用机构与零件设计能力 | 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及强度计算 | 
| 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计算 | |
| 通用零件的选用及设计方法 |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
| 查阅设计手册、图册、规范等技术资料 |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能力 | 创建平面立体、曲面立体 | 
| 分析二维加工工艺和创建自动加工程序 | |
| 分析三维加工工艺和创建自动加工程序 | |
| 实体的数据转换,数控程序的修改与传输 | |
|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操作能力 | 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选择 | 
|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 |
|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 |
|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 |
| 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 |
| 计算机应用能力 | 文字及数据的处理 | 
| 计算机绘图 |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1.行业通用能力:
(1)识图与绘图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工程图、识读数控设备图样及说明书、识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具有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的能力。
(2)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工量具及仪表选用能力:具有常用机械加工工具、量具、刀具选用的能力;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表选用的能力,能进行零件的测量。
(3)机械工程材料应用能力及元器件选用能力:具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选用、机械工程材料检验报告单的审查、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验收、存放及保管等能力;具有选用常用液压和气动元件的能力。
(4)机加工机床操作能力:具有识读常用机加工设备技术资料的能力;具有操作常用机加工设备的能力;具有维护和保养常用机加工设备的能力;具有机加工设备常见故障排除的基础能力,可以使用切削加工方式进行零件制作。
(5)机械实践基本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能力:机械产品的制作能力:具有识读各种工艺卡片的能力;具有手工制作简单机械零件的能力(初级);具有运用常用机械设备制作简单机械零件的能力;具有简单机械设备机械装调的基础能力(初级);具有常用电气控制线路装调的基础能力(初级);具有常用液压、气动系统装调的基础能力;具有机电产品制作质量控制的能力。
2.职业特定能力:
(1)数控加工操作与调整能力
(2)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能力
(3)三维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4)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
| 学期 | 学期周数 | 教学周数 | 考试 周数 | 机动 周数 | |
| 周数 | 其中:综合的实践教学及教育活动周数 | ||||
| 一 | 20 | 18 | 2(入学教育与军训) | 1 | 1 | 
| 3(钳工与测量技术) | |||||
| 二 | 20 | 18 | 7(车工实训) | 1 | 1 | 
| 三 | 20 | 18 | 4(数控车削技术实训) | 1 | 1 | 
| 四 | 20 | 18 | 9(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 | 1 | 1 | 
| 五 | 20 | 18 | 3(数控铣削技术实训) | 1 | 1 | 
| 3(CAD/CAM软件应用) | |||||
| 六 | 20 | 18 | 18(顶岗实习) | / | 2 | 
| 总计 | 120 | 108 | 48 | 5 | 7 | 
  
七、教学时间安排表
| 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时间安排表 | |||||||||||||||||||
| 课程序号 | 课程 | 课程名称 | 课程 | 课程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考核方式与学期安排 | |||||||||||
| 第1学期 | 第2学期 | 第3学期 | 第4学期 | 第5学期 | 第6学期 | ||||||||||||||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
| 13 | 5 | 11 | 7 | 14 | 4 | 9 | 9 | 12 | 6 | 0 | 18 | 考查 | 考试 | ||||||
| 1 | 公共基础课 | 德育课 | 职业生涯规划 | 26 | 2 | 2 | √ | ||||||||||||
| 2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2 | 1 | 2 | √ | ||||||||||||||
| 3 | 经济政治与社会 | 28 | 2 | 2 | √ | ||||||||||||||
| 4 | 哲学与人生 | 18 | 1 | 2 | √ | ||||||||||||||
| 5 | 职业健康与安全(限选) | 24 | 1 | 2 | √ | ||||||||||||||
| 6 | 文化课 | 语文 | 194 | 11 | 4 | 4 | 4 | 2 | 2 | √ | |||||||||
| 7 | 数学 | 194 | 11 | 4 | 4 | 4 | 2 | 2 | √ | ||||||||||
| 8 | 英语 | 194 | 11 | 4 | 4 | 4 | 2 | 2 | √ | ||||||||||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8 | 4 | 6 | √ | ||||||||||||||
| 10 | 体育与健康 | 94 | 5 | 2 | 2 | 2 | 2 | √ | |||||||||||
| 11 | 艺术 | 22 | 1 | 2 | √ | ||||||||||||||
| 12 | 物理(限选) | 44 | 2 | 4 | √ | ||||||||||||||
| 小计 | 960 | 53 | 22 | 0 | 22 | 0 | 16 | 0 | 10 | 0 | 8 | 0 | 0 | 0 | |||||
| 13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基础课程 | 机械制图 | 102 | 6 | 6 | 2 | √ | |||||||||||
| 14 | 机械基础 | 98 | 5 | 4 | 2 | 2 | √ | ||||||||||||
| 15 | 机械制造技术 | 54 | 3 | 6 | √ | ||||||||||||||
| 16 | 机床数控常识 | 92 | 5 | 4 | 4 | √ | |||||||||||||
| 17 |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 84 | 5 | 4 | 4 | √ | |||||||||||||
| 18 | 技能实训课 | 钳工与测量技术 | 84 | 6 | 3W | √ | |||||||||||||
| 19 |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 196 | 14 | 7W | √ | ||||||||||||||
| 20 | 数控车削工艺编程与操作 | 364 | 26 | 4W | 9W | √ | |||||||||||||
| 21 | 顶岗实习(含毕业教育) | 540 | 27 | 18W | √ | ||||||||||||||
| 小计 | 1620 | 97 | 6 | 3w | 0 | 7W | 8 | 4W | 16 | 9W | 8 | 0 | 0 | 18w | |||||
| 22 | 任选课程 | 人文类 | 人工智能 | 24 | 1 | 2 | √ | ||||||||||||
| 演讲与口才 | |||||||||||||||||||
| 23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24 | 1 | 2 | √ | ||||||||||||||
| 文献检索 | |||||||||||||||||||
| 24 | 技能类 | 机械CAD | 66 | 4 | 6 | √ | |||||||||||||
| 压铸模与其它模具 | |||||||||||||||||||
| 25 | 电工电子技术 | 56 | 3 | 4 | √ | ||||||||||||||
| 机械工程材料 | |||||||||||||||||||
| 26 | CAD/CAM软件应用 | 84 | 6 | 3W | √ | ||||||||||||||
| 三坐标测量 | |||||||||||||||||||
| 27 | 先进制造技术 | 48 | 3 | 4 | √ | ||||||||||||||
| 逆向工程技术 | |||||||||||||||||||
| 28 | 数控铣削技术 | 84 | 6 | 3W | √ | ||||||||||||||
| 电加工技术 | |||||||||||||||||||
| 小计 | 386 | 24 | 0 | 0 | 6 | 0 | 4 | 0 | 0 | 0 | 8 | 6w | 0 | 0 | |||||
| 29 | 其它教育活动 | 入学教育、军训 | 56 | 1 | 2W | √ | |||||||||||||
| 小计 | 56 | 1 | 0 | 2w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合计 | 2994 | 174 | 28 | 5W | 28 | 7W | 28 | 4W | 26 | 9W | 24 | 6W | 0 | 18W | |||||
八、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 课程名称 (课时) | 主要内容 | 能力要求 | 
| 机械制图和机械CAD (168) | (1)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常用几何图形画法; (3)正投影法和视图; (4)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5)基本体的画法; (6)组合体的视图; (7)图样的表达方式; (8)标准件、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 (9)零件图; (10)装配图; (11)计算机绘图; (12)典型零部件测绘 | (1)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规范的制图习惯; (2)能运用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3)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4)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5)能应用一种计算机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6)能使用常用的工、量具拆卸和测量零部件 (7)掌握手工制图与CAD绘图方法。 
 | 
|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 (56) | (1)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 (2)直流电路; (3)电容与电感; (4)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5)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6)常用半导体器件; (7)整流及滤波电路; (8)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9)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0)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 (1)能进行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 (2)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 (3)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 (4)会查阅电工手册及相关资料,能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5)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 (6)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场合,会根据工作场所合理选用; (7)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计算交、直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8)掌握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分析常见的放大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 
| 机械基础 (98) | (1)机械连接; (2)机械传动; (3) 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常用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4)支承零部件; (5)运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6)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 (7)典型机械的拆装、调试 
 | (1)熟悉机械设备中常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2)掌握主要机械零部件结构和应用特点,初步掌握其选用方法; (3)能说出机械润滑、密封的方法和节能环保、安全防护措施; (4)了解机械连接的方法、特点,会正确拆装螺纹连接、键连接,会正确安装、找正联轴器;会正确安装、张紧、调试和维护V带(或链)传动;会正确拆装减速器; (6)理解轴系的结构;会正确安装、拆卸轴承; (7)能合理选择工、量具,对典型机械进行拆装、调试 | 
| 机械制造技术(54) | 对材料的性能、热处理以及成型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对常用加工设备的用途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检查方法。 
 | 主要学习铸造、压力加工、焊接的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用途及选用原则,非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用途,钢铁热处理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材料的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和胶接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具有分析一般零件的毛坯结构工艺性的能力,掌握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和零件的各种表面加工方法,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 
| 机床数控常识(92) | 通过向学生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数控机床的常见结构,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常见数控机床的基本特点;了解数控机床的选择及安装调试步骤;掌握常用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典型结构的种类、功能和特点;熟悉如何合理使用机床及日常维护、故障处置的一般方法。 
 | 
|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84) |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刀具切削原理,数控夹具的类型及选用,零件毛坯材料与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方法和原则,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过程中有关工艺处理、数值计算及各种常用功能指令。讲授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涉及的一系列内容。 | 使学生达到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和数控程序编制的基本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 
| CAD\CAM软件应用(84) | 利用CAD/CAM软件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方案设计与自动编程,能独立完成产品加工的工艺参数的设置,较灵活地生成刀具轨迹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与数控机床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并加工出合格零件,并能对其进行检测,初步掌握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方法。 
 | 使学生全面掌握CAD/CAM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 
| 车工与数控车床工 考级技能训练 (364) | 能根据各种数控机床的编程手册,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程序,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数控车床操作工等工种的中级(二级)要求;熟悉常见数控机床结构、布局及主要部件,了解其工作过程;能根据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册,掌握数控加工中开关机、面板使用、工件、刀具安装,对刀、工装选择等机床操作技能。 
 | 能初步依据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识别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新内容的学习掌握、应用新技术。 具备数控车工中级工的水平 | 
九、专业教师基本要求
1.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1:36,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不低于5%,高级职称15%以上,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60%以上,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3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10%-40%,其中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2.90%以上的专任专业教师应具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应达到“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试行)》的通知”文件规定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如机械制造各工种技师、高级工、钳工、维修电工高级工等。
3.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五课”教研工作,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兼职教师须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学期承担不少于30学时的教学任务。
十、实训(实验)基本条件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按每班35名学生为基准,校内实训(实验)教学功能室配置如下:
| 教学功能室 | 主要设备名称 | 数量(台/套) | 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 
| 钳工实训 | 台虎钳,工作台,钳工工具和通用量具、常用刀具 | 36 | 台虎钳的钳口宽度≥150 mm | 
| 台式钻床及平口钳 | 8 | 最大钻孔直径≥12 mm | |
| 摇臂钻床 | 2 | 最大钻孔直径≥25 mm | |
| 砂轮机 | 4 | 砂轮直径≥200 mm | |
| 平板、方箱 | 10 | 平板≥1000 mm×800 mm 方箱≥250 mm×250mm×250 mm | |
| 机械加工实训 | 车床 | 18 | 1.回转直径≥320 mm; 2.主电机功率≥3 kW | 
| 铣床 | 6 | 1.工作台尺寸:≥250mm×1000mm; 2.主电机功率≥2.2 kW | |
| 牛头刨床 | 1 | 1.工作台尺寸≥630 mm×400 mm; 2.主电机功率≥3kW | |
| 平面磨床 | 1 | 1.工作台尺寸≥200 mm×600 mm; 2.主电机功率≥7 kW | |
| 数控车床 | 15 | 1.最大回转直径≥320 mm; 2.主轴功率≥3.7 kW | |
|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 | 10 | 1.工作台尺寸≥600 mm×300 mm; 2.主轴功率≥3.7 kW; 3.主轴转速nmin≤80 rpm ,nmax≥4000 rpm | |
| 液压系统装调实训 | 1.液压综合实训台 | 6 | — | 
| 2.液压元件 | 6 | — | |
| 3.电气元件 | 6 | — | |
| 4.PLC | 6 | I/O点数不少于24点 | |
| 5.计算机 | 6 | — | |
| 6.工具 | 6 | — | |
| PLC与变频器应用实训 | 1.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 36 | I/O点数不少于40点 | 
| 2.通用变频器 | 36 | — | |
| 3.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模板 | 36 | — | |
| 4.电工工具 | 36 | — | |
| 5.计算机及软件 | 36 | — | |
| 电工技术实训 | 1.触电急救模拟人 | 5 | 专用,配操作指示装置 | 
| 2.万用表、转速表、钳形电流表、功率表、兆欧表等 | 35 | — | |
| 3.压线钳、组套工具、电锤、喷灯、弯管器 | 35 | — | |
| 4.自动空气开关、断路器、继电器、接触器、主令开关等 | 35 | — | |
| 5.电工操作台、教学网孔板、低压配电柜、照明控制箱、照明灯具、管件、桥架、槽道、电缆、固定卡件 | 35 | — | |
| 6.模拟机床电气排故实训装置 | 8 | 机床智能考核系统: 故障设置、试卷试题编辑功能,试题检测、查找及答题功能,故障点自动恢复功能 挂板: 配置相应的车床、铣床、镗床等智能化实训考核挂板 | |
| 电子技术实训 | 1.电子产品装配生产线 | 1 | 具备安全、防静电、通风功能 | 
| 2.电子实训台,电烙铁、架 | 35 | — | |
| 3.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 20 | — | |
| 4.常用电子仪表 | 20 | 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等 | |
| 5.电子装配工具套件 | 35 | 可完成普通电子产品组装 | |
|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 | 1.机械装调综合实训装置 | 6 | — | 
| 2.电气系统装调综合实训装置 | 6 | — | |
| 3.机电一体化装调装置 | 6 | 配备PLC,变频器,传感器,电源与开关等摸块 | |
| 4.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 若干 | — | 
注:教学功能室可以按照教学项目、设备、师资等,进行整合确定。
十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4号)。
2.《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
(二)课时及学分分配
1.本方案总学时为2994,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数为938,占总学时数的31%;专业技能课学时数为1614,占总学时数的54%;任选课学时数为386,占总学时数的13%;其他类教育活动学时数为56,占总学时数的2%。每学期周数按20周计算,其中教学周为18周,考试周为1周、机动1周,企业顶岗实习每周按30学时计。
2.本方案总学分为17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6~18学时计算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每周计算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计算2学分,顶岗实习每周计算1.5学分。
(三)限定选修课开设
1.德育课限选课:职业健康与安全作为限选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
2.文化课限选课:物理作为限选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
(四)任意选修课开设
1.任选课程分为人文素质类和专业技能类两类课程。
2.任意选修课程设置参考:
①人文素质类:可在人工智能、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中选择一门,也可在就业与创业指导和文献检索等课程中选择。
②专业技能任选课程:可在机械CAD、压铸模与其它模具、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CAD/CAM软件应用、三坐标测量、先进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数控铣削技术、电加工技术等课程中选择。
